一、建设目标
1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人才培养为核心,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。
2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,注意培育优势学科群体和创新团队,努力打造年富力强、具有创新精神、具备竞争实力的师资队伍。
3、明确办学定位,发挥专业优势,立足山西、面向全国、服务地方,坚持走“产学研一体化,全面协调可持续”发展道路,努力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成省内一流的专业。
二、建设方案
1.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。
邀请行业、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,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方向,让行业、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。
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,构建“四个教育平台、六大课程模块”的课程新体系。全面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,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,整合相关课程,组织完善基础理论与科研实例相结合、基础性与前沿性兼顾的课程教学内容。
2. 改进课程教学内容。
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,把企业岗位、技能要求与课程体系、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,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,参与到学校的教学、管理和决策,校企共建专业。
通过课程体系论证,力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、社会进步相符合;课程知识点、知识面、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与人才培养的需求相适应。
3.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。
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,还缺乏大师级的领军人物,在今后的师资培养方面和引进人才方面要加大力度,争取在近3年内引进和造就高水平博士、教授1-2名。
(1)在引进人才方面,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,争取在3年内40岁以下的教师大部分达到具有博士学位。
(2)对于高级职称教师,采取国内外访问学者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、国内外短期学习等多种形式和途径,拓宽视野,逐步加强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。
(3)要努力创造条件,建设研究平台,为教师提供优越的教学、科研环境,使教师能安心的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、科研中去。
(4)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技能培训,选派教师参加全国教学改革研讨会等,通过交流和学习拓宽科研思路,并逐步开展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。
4.强化实践教学,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。
(1)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工作,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,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。加大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比,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,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。
(2)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,大力推进资源共享,扩大辐射和受益范围,使它们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基地,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切实保障;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,加大实验室的对外开放。逐步形成与专业技能、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。
(3)加强与生产、服务企业单位联系,继续扩展校内外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,满足本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习、实践的要求。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,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,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。
三、进度安排
第一阶段:2018.1——2018.7
1.根据市场企业调研,调整教学计划以及课程体系结构,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;
2.启动教学改革项目之一: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;
3.继续完成现有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工作,拟申报新的院级精品课程1门、省级精品课程1门;
4.完成教改论文1篇。
5.拟培养博士1名。
第二阶段:2018.7~2019.7
1.启动教学改革项目之二:实践教学体系改革。
2.选派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、学习和对外交流。
3.拟建校内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;增建校外实训基地。
4.继续开展师资培训,培养博士1名、晋升教授1名、副教授1名。
第三阶段: 2019.8~2020.1
1.启动教学改革项目之三:教学评价体系及学生考核体系改革;
2.完成教改论文2篇,教改项目1-2项;
3.建设完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;
4.继续增建校外实训基地,加强与企业的合作;
5.申报院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。
6.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,服务社会;